那天我正好在义乌,朋友老李做小家电出口的,仓库里堆着几百箱空气炸锅,本来订好10号发班列去德国,结果卡在布列斯特动不了。他蹲在路边抽烟,说这回真悬了,客户催货,运费涨了三倍,空运根本扛不住。我就问他,不早些走海运?他苦笑,海运六十天,等货到人家新品都上市了。这话听着心酸,可没办法,现在做生意,一条路堵死,全盘就乱。
9月12日,波兰把跟白俄罗斯的边境全封了。
公路铁路一起关。
理由是军演,叫“西方-2025”,俄白联合搞的,坦克车队来回跑,还有无人机飞过界。波兰人紧张家门口出这事,谁敢大意。总理图斯克,从11号午夜起,所有口岸关闭。马拉舍维奇这个口子一锁,等于掐断了中欧班列的大动脉。
马拉舍维奇你知道吗?
那地方看着不起眼,铁轨密密麻麻,像个迷宫。
但八成以上的中欧班列都得从那儿过。
中国发的货,经哈萨克斯坦,进俄罗斯,穿白俄罗斯,最后踩着这条线进欧盟。
220多个欧洲城市靠它供货。
你说它重不重要?
关门才三天,布列斯特那边就堵疯了。
超过130列车停在那儿,有说300列的,反正一眼望不到头。
车上拉的手机零件、光伏板、汽车配件,还有义乌小商品。
都不是笨重货,是值钱又怕拖时间的东西。
有个宁波的货代老板跟我说,他们一个柜子滞留七天,光仓储费加保险就多掏八千块。
更惨的是跨境电商,卖圣诞灯饰的,现在货卡住,圣诞节过了都到不了,整季白干。
有人说损失两百五十亿欧元,太夸张。
但小商户确实要命。
以前陆运三十来天,价格比空运便宜一半。
现在逼得改道,海运六十天,空运一公斤五六十块,谁吃得消?
供应链成本哗哗往上涨,利润全被吃掉。
中国外交部9月11号就说话了。
林剑说,中欧班列是合作项目,不能随便拦。
希望波兰保障通行,别影响全球供应链。
也提了一嘴,俄罗斯无人机越境的事,建议大家坐下来谈。
话讲得客气,但意思清楚:别拿安全当借口,一刀切不行。
可波兰不理这茬。
军演18号结束,部队撤了,口岸还是关。
图斯克坚持,公民安全第一。
到了22号,他们还跟瑞典搞了个新军演,叫“哥特兰哨兵”。
一边加强北边防务,一边继续锁着东大门。
这操作,明显不止是应付军演那么简单。
国际上也有动静。
9月15号,卢卡申科见了美国特使科尔。
没几天,美国宣布解除对白俄航空公司的制裁。
这事挺突然,美白关系居然缓和了。
欧洲这边肯定心里打鼓,是不是风向变了?
物流圈全都停了。
上周开始,好多公司不敢发新货。
我在郑州碰到个做汽配的老板,他说他已经停发五趟班列了。
不是不想发,是发出去就找不着人收。
马拉舍维奇不只是中国的通道,也是白俄对外贸易的命门。
卡车过不去,生意全瘫。
这事儿历史上真没见过。
自打2014年中欧班列开跑,马拉舍维奇就没彻底关过。
以前堵车常见,修轨道、查货慢,但顶多拖几天。
这次直接停摆,连调度都没法做。
欧亚铁那个杨杰经理说,这回不一样,是政治压倒经济。
好消息是,9月23号,图斯克在议会说了,25号凌晨零点,口岸重开。
波兰本地物流公司都确认了,朋友圈一下子热闹起来。
央视也报了,但图斯克补了一句:如果安全需要,还会再关。
这话听着扎心,可至少路通了。
积压的车能走了。
四川那家新丝路公司提醒,疏通得花一周。
就算开了口,也不可能马上恢复正常。
铁轨容量有限,调度得排着队来。
但总比干等着强。
这事儿让我想起十年前跑外贸的日子。
那时候货走海运,三个月来回,客户急了只能打电话骂。
现在班列成了主干道,一断,整个链条抖三抖。
中欧班列从2014年首发“义新欧”到现在,通了五十多国,一百六十城。
它不只是运货,是信任的体现。
你敢用它,是因为你觉得这条路稳。
可这次一关,大家才发现,再稳的路线,也扛不住地缘波动。
老李后来跟我说,他打算以后分批走货,一部分走北极航线试试。
说到这个,9月23号凌晨四点半,宁波舟山港真发了一条新船,叫“伊斯坦布尔桥”,走北极航道,十八天到英国弗利克斯托。
全球首航。
专为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企业设计,低碳,快,贵一点,但比空运划算。
我琢磨着,这或许是个转折。
过去我们依赖一条陆路大通道,现在得学会多腿走路。
没有哪条路永远通畅,但只要你肯变,总有办法把货送到客户手里。
只有一个:
安全可以借题发挥,但生意人不能只等开门。
你得自己找缝钻过去。
股市如何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